[標籤] #中国(29) #印度(4) #台灣(2) #德国(3) #德國(2) #日本(2) #法国(2) #美国(33) #英国(15) [其他](1) [历史](3) [哲学](3) [宗教](5) [心理学](18) [政治](9) [文学:小说](17) [文学:散文](10) [文学:诗歌](5) [歷史](1) [社会](4) [社會](1) [科学](13) [经济学](11) [艺术](3) CNTY:CHINA(1) CNTY:UK:英国(1) IT(3) ZDC:RWSK(1) ZDC:ZRKX:自然科学(1) {epub掌上书苑}(17) {好讀}(8) {子乌书简}(6) 人文社科(21) 人类学(1) 佛學(4) 奇幻(5) 悬疑(1) 教育(2) 旅游(1) 未来(3) 武侠(1) 生活(2) 益书网www.kindbook.cn(1) 科幻(6) 管理(1) 西藏(2)

影响力

[美] 罗伯特·西奥迪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05-15 00:55:53.873000+00:00
9787300072487
EPUB
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为什么,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呢? 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心理学] | #美国
133

思考,快与慢

[美] 丹尼尔·卡尼曼

中信出版社
2012-07-15 06:58:23.665000+00:00
9787508633558
EPUB,MOBI
《纽约时报》2011年度十大好书 

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终极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心理学] | #美国
130

学会提问

[美] 布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01-14 16:00:00+00:00
9787501951581
EPUB,MOBI

本书作者应用批判性思维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列举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教授人们富有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书立论严谨,深入浅出,贴近实际,指导性强,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美国被誉为指导批判性思维“最成功的”书籍之一。至今已出至第七版。

[心理学] | #美国
125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中信出版社
2014-01-14 16:00:00+00:00
9787508643335
EPUB,MOBI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其实没有政府?
为什么负债对你不好,以及为什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效率”根本缺乏就是效率?
为什么政府和社会政策保护强者,却伤害弱者?
为什么你应该在还没入职之前,就应该写好辞职信?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为什么拯救了更多的生命?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
畅销书《黑天鹅》告诉我们,发生概率极低的事件和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事件,在世界上几乎每一种事物的身上都会发生。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他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反脆弱类事物不只受益于混沌,也需要适时出现的压力与危机,如此才能维持生存与实现繁荣。作者还认为,不确定性是件好事,甚至有其存在的必要,并且建议我们培养反脆弱性的特质。反脆弱性超越强韧性或坚固性:强韧性只能够抵抗震动和维持原状;反脆弱性则会让事物变得越来越好。此外,反脆弱性还可以避免预测误差,并且保护事物不受负面“黑天鹅”事件的影响。
这本书大谈试错法、人生的大小决定、政治、自治市、战争、个人理财、经济体系和医疗系统……风格独树一帜。《反脆弱》性是我们生活在不确定世界中的“导航仪”,也是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的终极自保指南。

[心理学] | #美国 | [社会]
120

拖延心理学

Jane B. Burka | 博克 | Lenora M. Yuen | 莱渃拉·袁 | 袁 | 蒋永强 | 陆正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0-15 06:36:50.179000+00:00
9787300113906
EPUB,MOBI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心理学] | #美国
102

自控力: 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

[美] 凯利·麦格尼格尔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2-08-15 06:56:17.900000+00:00
9787514205039
EPUB,MOBI
《自控力》内容简介: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海报:
[心理学] | #美国
93

少有人走的路 - 心智成熟的旅程

[美] M·斯科特·派克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01-15 07:01:37.115000+00:00
9787807023777
EPUB,MOBI,PDF,TXT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心理学] | #美国 | {epub掌上书苑}
84

当下的力量

[德] 埃克哈特·托利

中信出版社
2007-10-15 07:11:16.170000+00:00
9787508609522
EPUB,MOBI

好讀書櫃《經典版》,感謝Susan Chan整理製作。感謝ED2015勘誤。感謝Tiffany勘誤25處、T.W. Lam勘誤28處。

閱讀本書對於你來說是一個發現之旅,在作者這位心靈導師的引導下,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從而阻礙你擺脫內心的痛苦。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單純的時間概念。通過向當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裡,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心理学] | #德國 | [宗教] | {好讀}
64

棉花糖实验 - 自控力养成圣经

[美] 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10-01 09:11:08.216000+00:00
9787550288676
EPUB,MOBI
 你是否:无法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喜欢的物品总是念念不忘,立马就要买到手?无法控制自己的不安情绪,让珍视的伴侣濒临崩溃?减肥遥远无望,摆脱不了眼前一顿美食的诱惑?工作严重拖延,还在沉溺于社交网络和在线游戏?快买快卖导致投资频频失利?本书告诉你:自控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选择。看到第二颗棉花糖,自控便无须努力。  自控力与意志力的热论都源于50年前开始的棉花糖实验,实验结论一经报道便获得广泛关注,然而这场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却遭到了极大的误读。《棉花糖实验》是实验设计者、自控力之父沃尔特·米歇尔对实验来龙去脉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众对棉花糖实验的普遍误解的同时,还给出了对从孩子的养育、雇佣新职员,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个人决定的最明智建议。
[心理学] | #美国
50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 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高铭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02-15 09:11:06.369000+00:00
9787307075429
EPUB,MOBI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心理学] | #中国 | 人文社科
48

正念的革命

[美] 唐纳德•阿尔特曼

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
2016-11-15 09:21:57.651000+00:00
9787510847851
EPUB,MOBI
本书在“美国有史以来十大心灵类畅销书”当中排名第9! 2014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报道; 2009年发源于硅谷的核心课程,Twitter、Instagram和Facebook公司的总裁发起,2014年超过2000人参与; 谷歌公司内部每年举办4次正念课程,每次长达7周,帮助几千名谷歌员工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创意和灵感; 在财富500强高管、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中广为流传,摩根大通甚至建议客户通过正年来进行投资活动。 正念的本质是让你回归感知。它好比一条回家的路,让你回到与生俱来的强大意识之中。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拥有这样的感知能力,我们每个人都能集中精力活在当下。观察一下学走路的儿童,你会发现,哪怕是最普通的事,也能给我们带来最令人惊叹的快乐。正念正是通过重组愚钝的、被删改的、被封锁的及被抑制的想法和习惯,来重新唤醒快乐从容的你。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介绍一把钥匙。每一把钥匙都包含了近10种练习方法,全书一共介绍39种方法,我建议大家先花点时间了解每一种方法。很快,你就能知道该如何在每时每刻找到平静、平和与快乐——哪怕是在意识混沌杂乱的时刻。
[心理学] | #美国
43

焦虑的意义

[美] 罗洛·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1-15 09:25:19.072000+00:00
9787549500635
EPUB,MOBI
《焦虑的意义》是一代心理学大师罗洛•梅的代表作,系针对当代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焦虑而写。作者检视了不同的焦虑理论,从哲学、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分析了焦虑发生的心理本质及其积极意义。作者挑战“精神健康就是没有焦虑”的流行观念,发现了适切的焦虑与人的活力、与创造性成就的内在关联。作者进而根据未婚妈妈等大量的临床案例,指出了管理焦虑的方法和途径。《焦虑的意义》对当代深陷焦虑之中的各界人士极有参考价值。
[心理学] | #美国 | {epub掌上书苑}
42

安静的力量 - 通往止境的冒险

[美] 皮克•耶尔 (Pico Iyer)

中信出版社
2016-04-20 09:21:58.305000+00:00
9787508658674
EPUB,MOBI
在安静中,才能听到内心的交响乐。 29岁的时候,皮克•耶尔过上了一个普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在曼哈顿一栋摩天大楼的25层上班,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共事;工作内容精彩无比,是为《时代》周刊报道国际时事;而且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可以随心所欲地到世界各地旅行。忙碌的生活让他感到兴奋,但是内心深处却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于是,耶尔决定逃离这样的梦幻生活,放弃稳定的工作,搬到未知世界,也就是他心目中的“止境”,体会一种静止的力量。都市的生活总是让人晕头转向,但耶尔发现止境能够让人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从而把世界看得更加清楚,对世界爱得更深。 在《安静的力量》一书中,皮克•耶尔分享了许多与我们常识相悖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在骨子里,其实都需要一个留白的空间,一个停顿,就像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但是,这本书不是冥想指导书,也不是宗教宣传小册子,而是倡导了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关掉电脑、抛开手机、逃离都市喧嚣,通过长时间静坐,进入内心世界。而这种生活方式是包括谷歌在内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推崇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心理学] | #美国
44

微习惯 - 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美] 斯蒂芬·盖斯 | Stephen Guise

后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11-15 09:25:18.479000+00:00
9787210086741
EPUB,MOBI
1天1个俯卧撑 1天1页书 1天50字 每天只做一点点的无负担习惯策略 ……………… ※编辑推荐※ ★ 从2012年末开始,斯蒂芬·盖斯每天至少做1个俯卧撑,这成了他培养的第一个微习惯。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微习惯策略比 他用过的一切习惯策略都有效,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 每天拨出几分钟,遵循微习惯的八个步骤,你能轻松、彻底地完成梦寐以求的改变。 ……………… ※内容简介※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微习惯策略的科学原理表明了人们无法长期坚持大多数主流成长策略的原因,也揭示了人们长期坚持微习惯策略的可能性。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当你开始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 ※读者推荐※ 以前,我就像生活在一个笼子里,所有我觉得有趣的东西都在笼外,我怎么都碰不到它们。微习惯策略给了我打开这个笼子的钥匙。 ——美国亚马逊读者 Alties 无论你是想塑形还是学会弹弗拉明戈吉他,这本书都能教你如何将目标分解为极其微小、易于操作的任务,这会让你的目标特别容易达成,想不做都不行。如果你觉得一般的自助书籍介绍的方法太难上手,本书作者为你提供了最简单的方法。 ——美国亚马逊读者 Savannah Murphy
管理 | [心理学] | #美国
41

荷尔蒙战争

[澳] 科迪莉亚·法恩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8-06-15 09:43:14.314000+00:00
9787218127415
EPUB,MOBI
○性别平等“违背了人类的生物性和天性”? ○怎么判定一个人是男还是女? ○所有雄性都是花花公子?! ○雌性外遇概率更高,事实上“父亲比母亲更多”。 ○任何男人都能在一年内生100个孩子吗? ○是“随便的她”还是“唯一的她”,只看他是否在乎你的性高潮。 ○滚床单有237个理由,除了生孩子。 ○事实上人类性别远远不止6种。 ○如果生存有需要,性别角色随时可颠覆。 ○即使有Y染色体,也不代表会发育成男人。 ○行使权力的女人,睾酮水平升高,领导力更强。 ○女人比男人在金融冒险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性别化的玩具更多的是束缚了孩子的潜力。 ○每个人的大脑都是雌雄同体,我们性别未知,潜力无限…… 这是一本颠覆性别认知、重塑人生自信的科普经典。 科迪莉亚•法恩在基于已被同行们认可的科学研究结果上,指出男性和女性同时拥有睾酮(雄性激素),而且睾酮并不是造成男女行为差异化的原因;根据文化和社会标准,人类的性别划分不仅是男性和女性,且数量远多于我们已知的6种,并且研究结果早已证明男女共性远多于差异性。 作者用风趣而犀利的口吻将人们对于性别的普遍偏见一一破解:我们并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其他人思,故我在”的被动印象控制下的社会产物。男女两性的脑部活动差异,并不影响心智养成,反而是基于文化和社会的偏见左右了大脑发育进程。有别于其他同类书,本书不仅有社会学讨论、心理学咨询案例故事的分析,作者还用自己的一套逻辑理论体系,将被大众知晓了的研究成果贯穿起来,切入视角耳目一新。 【编辑推荐】 ★“每个男人、每个女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评委全票同意晋级,一致推荐“关于性别认知,每个男人、每个女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本书继斯蒂芬·霍金《果壳中的宇宙》、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之后,斩获2017年第30届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入选亚马逊年度心理学榜十大图书。 ★一部颠覆性别认知、重塑人生自信的科普经典 固化的性别认知:男孩要有男孩样儿,女孩要有女孩样儿;男人天生理性,女人感性;竞争冒险是男性的特质,女性的特点是保守……有多少人囿于社会性别固有观念,从而束缚了自身发展潜力?然而,这一切,将因为这本书而改变:性别是社会壁垒的产物,每个人的大脑都是雌雄同体,我们性别未知,潜力无限…… ★作者身份权威,连续三次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得主,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媒体评论】 ★ 一本重要的,但邪恶、机智的书……十分具有现代感, 这是坐下来读《使女的故事》《力量》时的最佳伴侣。 ——2017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评委 ★《荷尔蒙战争》是一次震耳欲聋的揭穿,真相振聋发聩,自然引起山呼海啸。 ——英国《卫报》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甚至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说是“人人必读”不现实也太陈词滥调,但如果说有一本书值得你去读,那必然就是《荷尔蒙战争》了。 ——《金融时报》 ★令人信服和有趣地例证了:尽管存在着固守陈规的旧观念, 但风险承担、竞争力和养育看护等特性对于一个性别来说并不是“必要的”, 也不能将其归咎于当代社会男女之间的不平等。 ——《科学美国人》 ★一本十分具有挑战性且又引人入胜的书。 ——《经济学家》 ★这是激动人心的、 雄辩的、有力的(著作)。科迪莉亚巧妙地将人类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糅合在一起, 她清晰地展示了雄性荷尔蒙的神话为什么以及是怎样产生,为什么它最终站不住脚? ——奥古斯丁·卡斯滕斯,美国圣母大学人类学教授
[心理学] | [科学]
34

认知迭代 - 自由切换大脑的思考模式

[英] 卡罗琳·威廉姆斯

北京日报出版社/阳光博客
2018-12-15 09:43:13.620000+00:00
9787547724606
EPUB,MOBI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大脑,但是我们最缺乏了解的恰恰是自己的大脑。 对大部分人而言,大脑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困惑是如何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每天都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但是我们的注意力总是被意外的消息弹窗、微信群里分享的文章、邻桌和我无关的聊天所打断。 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认知迭代》的作者通过亲身调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 为了解决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作者去参加了一项大脑强化训练,在经过三天枯燥且成绩令人绝望的训练后,她突然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得到了强化。 作者发现,对一个人的专注力来说,重要的问题不是减少大脑需要同时处理的事情,而是找到刚好让你的大脑能够专注某件事的状态。而保持专注的方式就是要“拥抱波动”,学会让大脑在专注和走神这两种状态中自由切换,从而达到一种“心流”的状态。 一旦进入“心流”状态,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和大脑对任务的效率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〇注意力——能够坚持专注于眼前的任务,抵制干扰 〇控制焦虑——想办法减轻压力 〇创造力——学会根据需要产生新的创意 〇导航力——增加我迫切需要的方向感 〇时间感知——想办法享受每一刻,并能够打发无聊时间 〇数字感——尝试获得“数学头脑”,学会逻辑思考
[心理学] | #英国
33

弱传播 - 舆论世界的哲学

邹振东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8-10-01 09:46:50.844000+00:00
9787515022666
EPUB,MOBI
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 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 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 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弱传播》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心理学] | #中国 | 人文社科
27

原生家庭 - 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美] 苏珊·福沃德博士 | [美] 克雷格•巴克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
2018-08-15 09:46:48.287000+00:00
9787569918816
EPUB,MOBI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Emotional Blackmail),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 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起因,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会写成我现在的风格。 ——武志红 读到流泪,所有被自我怀疑,焦虑,不安全感的所困扰的孩子都应该看一看。 ——读者评论 终于明白我那莫名的烦躁、焦虑、愤怒真正的来源,为什么十年前没遇到这本书呢?可惜,早点遇见就能早点解脱。 ——读者评论 阅读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检视和察觉了自己的“毒素”之后,当我们逐步完成了“疗毒”过程之后,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豆瓣网友 才看到前言就激动掉泪了,就好像自己想了很久的话被人写了下来。 ——豆瓣网友
[心理学] | #美国
23


所有書籍收集自互聯網,私人收藏,禁止下載。 OPDS | About